除了新丁粄節外,巧聖先師祭也是值得人們參訪的祭典。這個祭典雖然是在2016年才由臺中市政府組織舉辦,但事實上巧聖先師的祭祀信仰卻極具文化傳統,而該祭典現也被選為客家十二大節慶之一。 事實上,東勢在乾隆二十六年前,一直是土牛溝界外的番地,嚴禁漢人開發。直到後來軍工匠進入採集造船用的樟木後,才開啟了東勢發展的篇章。然而當時屯墾的過程中,引起了原住民很大的反彈,軍工匠們的匠寮經常受到攻擊,流血衝突頻傳。 於是,在乾隆四十年時,居民們從大陸恭迎了巧聖先師的令旗回來,建立了巧聖先師廟,希望中國第一位建築師魯班公的神靈能庇佑東勢的匠人們。所以,這座巧聖先師廟也是臺灣各地巧聖先師廟的祖廟,每年農曆五月七日,也就是魯班的誕辰日時,各地分靈出去的廟也都會回到東勢進謁。 巧聖先師廟內最為人所稱道的,是一幅刻印「巧奪天工」的匾額。這幅由咸豐年間就流傳下來的匾額,乍看之下是凹版陰刻,多看幾眼後,卻又像是凸版陽刻,果然不負巧奪天工之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