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案描述

新生代青農接力樹葉果園
東勢的「樹葉果園」,位於中嵙國小後方,馬路可以直達交通方便,住家就位於果園之中,掛著白色的招牌「樹葉果園」,種植面積高達一甲多地,世代靠土地吃飯,由父母的名字劉康樹與劉張秀葉各取一字,也巧合地都與植物有關,成了果園的命名由來。兒子劉根麟自2015參與「青年農民輔導計畫」,跟隨計畫安排的課程、實習,更多面向地深入認識農業,也透過跑市集打響果園知名度,直賣的方式少了中間商,農民可以獲得更合理的利潤。
青農返鄉即戰力到位
返家務農之前,劉根麟在臺中市區開水果行,因位置選擇不佳生意清淡,苦撐了幾年後得知有「青農輔導計畫」,遂決定與其賣其他人的農產品,不如自己種、自己賣吧!計畫實際上要上一年的課程,還必須到跟隨實際種植的農夫學習實務,雖然他從小就有幫忙家裡農務的經驗,對產業算是熟悉,經過課程和實習的洗禮,都讓他對於農業的理論與實務面有更新的視野,也因為計畫中的前輩引薦,讓他首次嘗試在市集展售,以臺北希望廣場、圓山花博等場地為主,週間他忙於農務,假日則是自產自銷的直賣達人!

青農返鄉即戰力到位
返家務農之前,劉根麟在臺中市區開水果行,因位置選擇不佳生意清淡,苦撐了幾年後得知有「青農輔導計畫」,遂決定與其賣其他人的農產品,不如自己種、自己賣吧!計畫實際上要上一年的課程,還必須到跟隨實際種植的農夫學習實務,雖然他從小就有幫忙家裡農務的經驗,對產業算是熟悉,經過課程和實習的洗禮,都讓他對於農業的理論與實務面有更新的視野,也因為計畫中的前輩引薦,讓他首次嘗試在市集展售,以臺北希望廣場、圓山花博等場地為主,週間他忙於農務,假日則是自產自銷的直賣達人!

「樹葉果園」以水梨、百香果為主,非產季時還有玉米、南瓜等蔬菜,有些是自然農法栽種、有些是以安全用藥為底線,不刻意做產銷履歷或有機,是因為認證費用昂貴,不希望認證費用轉嫁消費者,倒不如顧好根本,讓作物品質穩定!水果行的經驗也讓他熟知顧客在意的地方,像是送禮禮盒,一定是現挑現裝,以免梨子在看不到的地方壞掉,顧客買了送人失禮,蔬果因應季節限量收成,利用臉書、line預定的熟客也不在少數,顧好品質之外,他也不怕教育客人,曾遇到客人要求購買「鮮摘的梨子」,他則先讓客人試吃問他心得,客人反映新鮮好吃,他才告訴客人梨子是可以冷藏保存的水果,因收成期短,只要低溫保存得宜、不需要任何藥劑,都能夠保鮮延長梨子銷售期間,因此不必執著於「鮮摘」。
各地的農業博覽會、花博等,劉根麟也會接到擺攤邀請,因應各個場地調整販售品項,觀光為主的農博,則會增加百香果汁、現削梨子等方便顧客帶著走。堅持不上通路,以自產自銷的方式行銷,強調作物都是「自然安全」的蔬果,住家兼直賣所和倉儲空間,若下次剛好來東勢,也可以在此直接購買!如今已累積忠實顧客,雖然週間忙於農務、週末販售,考驗著體力與耐力,然而一旁剛上小學的女兒卻說:擺攤很好玩!爸爸微笑著,似乎在說辛苦也值得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