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案描述

重現舊時人情味的農場 水寨一方農場
位於公車站牌「橫龍」旁,入口處是一幅寫意的瀑布壁畫,這裡是「水寨一方農場」,「水寨」就是客語中「瀑布」的意思,因農場內有一處小瀑布而以此命名,2015年才回家接手農場的羅容欽,農場內作物豐富包含了甜柿、桶柑、臍橙、樹葡萄,少許的火龍果、洛神花等作物,除了農作物種植之外,也努力開發農作物加工品,以及採果體驗等服務項目。
草生栽培不噴除草劑 慢慢等待果實成熟
果園原本由父親經營的農場,因不捨父親年事已高還必須從事勞力活,原本是公司上班族的羅容欽,正值孩子大學畢業較無經濟壓力,決定返鄉重拾農務,他笑說:「這裡是我最後一個戰場。」轉行的辛苦除了體力勞動外,還有與父親對於農業不同的看法,父親都是聽農藥行的,按時灑藥才安心,然而羅容欽回家以來積極參與農業局上課,希望精進農業知識,也認為對土地好一點、環境也才會更好,第一年的農藥用量全部減半,結果作物賣相不好,花了幾年學習,如今才抓到平衡,以病蟲害防治為主,作物套袋後不再噴藥,絕對超過安全用藥的最低標準,不使用除草劑,以人工割草的方式,將雜草遺留現場充當肥料,這樣的「草生栽培」是最自然的生態循環。



農作物的後半場
農作物種植成熟後稱「一級」農產品,大部分是出貨給果菜市場,或者宅配直銷,由於農產品的產期、賞味期有限,延長產銷期的方式之一是「加工」成為「二級」農產品,例如:甜柿果乾、洛神花果醬,運用從母親身上學到的傳統製作方法,並使用自家農場作物,真材實料的作法,也獲得遊客好評!而目前正在學習與推廣的「三級」則是加入了服務與休閒,與「梨之鄉休閒農業區」合作的「採果體驗」也讓遊客到此先為他們導覽、講解,接著採果、加入DIY手作活動,以更深度的體驗讓遊客不只是走馬看花,也能體驗農村生活。目前除了臺灣的客人之外,更有來自日本、越南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香港的遊客預定此行程。

訪談結束後跟著羅大哥的腳步漫遊果園,妻子李素秋也親切地招呼我們戴上他們準備的斗笠帽子,因為太陽很大,讓人倍感窩心。羅大哥回憶起以前小時候,在農場對面的公車站牌下有一處茶寮,祖父總會記得吩咐他煮一壺決明子茶放在那兒,讓經過有需要的人取用,這種農村美好生活的記憶,也是羅大哥和社區想要復刻的回憶,增添人情味、美化整齊的社區,讓前來的遊客體會此處的美好。

